欢迎光临: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内搜索
学院新闻
About Us
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林怀艺院长文章“新型政党制度的哲学思考”
作者:林怀艺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8日 08:28

1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载我院林怀艺教授理论文章《新型政党制度的哲学思考》该文并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文章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哲学中的逻辑主要用于强调思维的规律性。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逻辑,在理论上要回答它“从哪里来”,在过程上要回答它“怎么走来”,在实践上要回答它“如何运转”。就理论逻辑而言,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将经典作家提出的统一战线学说和处理政党关系策略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多党合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型政党制度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就历史逻辑而言,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由此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这种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政党关系相适应的新型政党制度,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实践逻辑而言,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新型政党制度在实践中亮点纷呈,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新型政党制度的关键所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型政党制度强调政党关系和谐,强调政党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各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不仅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和合”思维,具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而且能够比较好地将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秩序、效率和公正等统一起来。新型政党制度符合中国实际,为人类政治文明特别是政党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型政党制度具有西方多党制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所以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新型政党制度固然离不开组织、机构、成员等实体要素,但如果缺乏价值观引领,也就无法彰显自己的效能。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因而对它的践行也就同中国梦相联。中国梦同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诉求是完全契合的,将继续引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并肩奋斗,使新型政党制度更加坚不可摧,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堡垒。

新型政党制度最大程度包容各方力量,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必然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要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从而不断壮大统一战线,解决好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本文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FJ2019ZTZ017)、2018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

(摘编自《理论与评论》2019年第5期,作者系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学习强国平台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23797991665886033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scene=1&clicktime=1578447921&enterid=157844792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国社会科学网链http://www.cssn.cn/zzx/202001/t20200107_5072420.shtml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592-6167128 版权所有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闽ICP备05005476
   Copyrights 2006-2016 ZNDAT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