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内搜索
教学动态
About Us
华侨大学与南安蓉中村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6日 17:0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进一步开好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日前华侨大学组织师生深入福建蓉中村乡村振兴基地举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开展“行走中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和蓉中村党委第一书记李振生、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文彬等参加仪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骆文伟与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文彬共同签署华侨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同时为华侨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开班仪式启动后,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振生为现场师生开讲以“加强思政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思政课。作为全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李振生曾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等。他用十多年时间带领蓉中村甩掉了穷帽子,并成为全国文明村、脱贫明星村,还将脱贫经验推广至甘肃、宁夏等11个省(市、自治区)。课堂上,向在场师生阐释了国家推进“大思政”建设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提出“大思政课”建设是要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其中,“课堂外的思想政治实践课”是服务于“大思政课”格局的重要举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要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李振生书记还分享了自身参与蓉中村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畅谈了由他发起与寿宁县下党村结对共建的全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振兴应该走“从穷到富,到带动别人富,再到共同富裕的路”,要解决农村治理的问题,就是如何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协调家族、乡贤、家风管理,走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课堂和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天人合一、幸福蓉中”主题党建馆,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文彬结合乡村治理的实际,为师生们详细介绍了蓉中村建设的“党建领航、铸魂培育人”“强村富民、发展惠及人”“文化自信、创新引领人”“综合治理、机制激励人”“青山绿水、幸福滋润人”“共富共享、精准帮扶人”6个版块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幸福路

随后,华大师生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光前故居广场拜谒李光前先生铜像,参观了李光前故居纪念馆,缅怀华侨先贤、弘扬华侨精神。据介绍,李光前先生是著名慈善家、教育家,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深受陈嘉庚“倾资兴学”影响,一生热爱公益,奉公尚义,不遗余力捐建学村兴学,回报桑梓,被誉为“南国之光、华社先贤”。师生们还参观了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芙蓉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和南安市(梅山)侨批馆等实践教育基地。

据悉,蓉中村位于全国著名侨乡南安市梅山镇南部,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联系点、中央级文艺院团联系群众基地、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福建蓉中村乡村振兴基地是我校获教育部批准的唯一“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本次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带领大学生走出校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蓉中村这些年的脱贫攻坚故事、乡村振兴探索为案例,开发特色课程,打造更加优质的大思政实践教学平台,“大思政课”建设做深、做细、做实,帮助学生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揭牌仪式

李振生为华侨大学师生开设“行走中的思政课”

参观李光前先生故居、纪念馆

参观“天人合一、幸福蓉中”主题党建馆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592-6167128 版权所有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闽ICP备05005476
   Copyrights 2006-2016 ZNDAT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