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内搜索
学院新闻
About Us
【党史学习教育】华侨大学报 | 张宇:党史学习要“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4日 16:08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那么,明理要明何“理”?增信要增何“信”?崇德要崇何“德”?力行要力何“行”呢?
  学史明理,所明何“理”?司马迁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就是要考察和揭示历史上的“成败兴坏之理”,这里的“理”就是历史真理和历史规律。学习党史,我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明理”,是要明晓这样的历史真理和历史规律: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习党史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探索历史真理、探究历史规律,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基本的道理。
  学史增信,所增何“信”?一是自信之“信”,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信,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自信”,是“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来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认可,来自“抗疫”等诸多国际比较的显著优势。二是信念之“信”,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战胜艰难险阻,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信和我们的信念。
  学史崇德,所崇何“德”?《易·大畜·象传》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所谓“前言往行”,本意是指前人的嘉言懿行,此处代指历史典籍。这就是说,人们通过阅读历史典籍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学史崇德,就是要修德正身,加强个人修养。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强调,“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因此,广大党员学习党史,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就是要慎独慎微律己修身,就是要自觉把加强党性和品德修养结合起来,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学史力行,所力何“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党史最终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是要与具体实际工作相结合。“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可以说,只有深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行稳致远,达到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工作要求。因此,学党史贵在“学史力行”,就是要不断将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实事、办实事、干成事的动力,这是党史学习的最终落脚点。
  总的来说,党史学习过程中的所明之“理”,就是要明晓“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的历史真理;所增之“信”,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理想信念;所崇之“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所力之“行”,就是要深刻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其中,明理是前提、增信是保障、崇德是动力,力行才是最终的使命和目的。(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原文链接:https://hqdxb.hqu.edu.cn/media/user/2021-04-13/show2.html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592-6167128 版权所有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闽ICP备05005476
   Copyrights 2006-2016 ZNDAT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