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内搜索
学院新闻
About Us
我院工会组织开展“感受海峡沧桑,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之旅活动
作者:梁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 09:55

11月9日,我院工会组织部分教职工赴泉州市晋江、石狮两地开展以“感受海峡沧桑,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之旅活动。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英文老师的带领下,我院教师参观了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瞻仰了位于龙井镇衙口村的施琅将军雕像,走访了石狮市永宁古卫城。

上午,老师们首先来到被誉为“海峡第一村”的——围头村,受到了当地村委会热情接待和村民的热烈欢迎。这里,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最南端,与大金门岛隔海相望,相距仅5.2海里,是祖国大陆最贴近大金门岛的地方。它像一本涵盖了闽南侨乡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诸多信息的教科书,值得人们仔细翻阅和研习。老师们参观的第一处景点便是六十一年前那场著名的“八二三”炮战的遗迹——毓秀楼。这座有着浓郁闽南侨乡风格的“番仔楼”虽饱含着历史沧桑,除了几处弹着点清楚可见,基本框架完好无损,墙壁残垣依旧坚韧不倒,耸立在现今围头村村委会前方,每每有参观者的到来便被其吸引驻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红色大字铸造墙上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几个大字,时刻提醒着来访者要深挖宝贵的红色资源,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努力把红色文化传承发扬光大。志愿讲解员的绘声绘色的讲解也似乎把人们拉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当年革命战士的爱国奉献精神也如这墙壁一般坚毅不倒震撼着后人心灵,毓秀楼也因此被福建省授予国防教育基地。老师们在此驻足沉思,询问着当年的战争细节,讲解员结合历史事实作出详细的回答。

参观完毓秀楼,老师们移步村委会二楼多功能会议厅参加了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进“海峡第一村”微课堂,围头村书记洪水平详细地介绍了围头村的历史发展、英雄人物和故事,以及围头村“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初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打造海峡名村”的发展蓝图和具体工作计划。同时,洪书记强调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海峡名村实践中的重要性,他期盼来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围头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在“侨乡+侨校”的战略中密切合作,共同助推围头村实现向“海峡名村”的跨越发展。之后,老师们观看了围头宣传片《围头概况》,聆听了志愿讲解员老吴带来的围头村故事精彩演讲,在声情并茂中老师们对围头村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微课堂以到场人员的合影留念结束。老师们在继续参观了围头故事馆,展板上详细地介绍了作为千年古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历程,通过图片、实物,让老师们对围头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围头村村部可以说是一座集古港文化、渔村文化、海洋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这些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精神赋予了它更加广阔的历史机遇。离开村委会,老师们来到“八二三”战地公园,参观著名的“八二三炮战遗址”。战地坑道、安业民塑像、战争与和平展馆等景观向老师们诉说了两岸关系“炮台变舞台”、“炮火变烟火”,“冤家变亲家”的历史变化,围头村无疑是两岸关系冷暖变化的最好见证者,值得我们深挖与研习。围头村的实地考察让老师们颇受启迪,纷纷对围头村所蕴藏的丰富的红色文化赞不绝口。工会主席骆文伟老师借用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句话“围头她能书写出一篇巨著,能写这篇巨著的作者是最幸福的!”来赞扬围头村;赵威老师表示“下一节课我就要结合围头的战地文化给学生们来上课,让他们了解围头这段尘封的历史”;刘翠老师在听取了围头村发展目标与系列政策后也感叹“洪水平书记真有水平!非常有想法!”

下午,老师们首先来到位于龙井镇衙口村海湾边,瞻仰靖海侯施琅大将军雕像。施琅将军雕像总高19.83米,其中台座3米,立像16.83米,象征施琅将军于1683年率师攻克澎湖,重1100吨。施琅雕像身着盔甲,外带披风,仗剑挺立,状如一座擎拄南天的石塔。施琅是清朝初期重要的水师将领,他曾率军攻克台湾,结束海峡两岸对立局面。如今,他的雕像面对海峡西岸,高高矗立向世人告示着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老师们不禁感叹:“我们这个时代就需要像施琅这样的英雄。”

瞻仰之后,老师们又来到永宁古卫城。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为了防御倭寇,在泉州府设有泉州卫、永宁卫两个卫所。永宁卫,也在这时成为中国三大卫城之一,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历史上为抵御海盗、外来侵略和海上交通、经贸往来做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也饱受历史的苍桑考验,如明末清初的“陷城洗街”和抗日战争时期的 “7.16蒙难”,至今仍让永宁人民世代难忘。永宁镇武装部蔡育权部长专程赶来,带领老师们穿越这座历史厚重的明清古城,饶有兴致地讲解古城独特的海防历史、城隍文化、朝圣之礼以及民间习俗。沿着永宁古卫城大门、财神庙、城隍庙,老师们来到了永宁老街。穿过宁东楼、迎熏楼、日茂行、慈航庙、鳌城书院、霞源商行、建昌号布庄、董云阁烈士故居、大夫第、永进商行……走在这条老街,仿佛穿越到过去,一不小心就触碰到一段历史,不经意间就踩动了一个故事。悠扬的历史为永宁沉积了丰富的文物遗产,赋予了永宁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文人政客、革命英雄、商界巨子和著名侨领。2013年,永宁老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老师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有了更多新思路、新想法。赖晓飞老师说:“田野调查法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据悉,窗体顶端

据悉,今年9月20日我院在围头村挂牌成立了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此次赴晋江、石狮两地开展“红色文化之旅”,旨在贯彻落实华侨大学“侨校+名校”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行动。同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实践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使思想理论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中,还要走出去,利用闽南侨乡丰富而独特的教学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真正入于脑、融于心、用于行。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592-6167128 版权所有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闽ICP备05005476
   Copyrights 2006-2016 ZNDAT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