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一行走访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推进校地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江南街道有关负责人围绕“活化侨乡文化资源、共建思政育人基地”展开深入探讨。
调研座谈会上,学院负责人表示,江南街道是闽南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富矿,街道拥有独特的“华侨奋斗史+非遗活态传承+产城融合实践”的资源体系,是打造华侨大学“行走的思政课”的绝佳土壤。
江南街道有关负责人重点阐释了街道“侨、文、商”融合特色,并表示,当前街道正以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核心,推进历史建筑修缮、侨批馆建设及南洋文化场景营造,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教学场景。
双方就未来合作达成初步共识,拟着重从三方面推动“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一是联合开发“侨批中的家国情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等主题研学路线,将历史文化街区转化为开放式思政课堂;二是依托侨乡口述史、侨批档案等资源共建特色课程,推动思政教学从“理论传授”转向“情境浸润”;三是探索大学生担任文化讲解员、“轻骑兵”宣讲团进社区、进小学等实践机制,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调研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行实地走访了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


(初审:唐新;复审:林益萍;终审:骆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