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是指事物受到外界打击时具有的复原能力和再生能力。韧性治理指地方政府、村干部、村民、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既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能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韧性治理不仅注重乡村疫情防控的短、中、长期策略,还注重乡村生产生活能力的再生与可持续。因此,韧性治理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契合性。韧性治理助推战“疫”中的乡村振兴包含五条路径。
1.促进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韧性治理要求产业不能太单一,产业多样性可保障乡村在疫情防控中可依赖的资源更多,农民就业渠道也更多。韧性治理还要求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某些农产品加工成储存时间较长的食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到城市,提升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2.促进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韧性治理要求人们在碰到危机时能够迅速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应对危机,并在危机处理中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机制。在疫情防控中,应通过网络教学、新媒体平台等,对乡村干部、乡村医生、村民进行应急知识、技能的宣传与培训。在此过程中,培育并设立乡村公共卫生应急员。
3.促进文化振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韧性治理要求村干部与村民在危机面前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集体行为,如村干部与村民既不恐慌、不散布谣言,也不麻痹大意;乡村各类经营者不哄抬物价等。为此,基层干部要善于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结合现代科技,引导村民文明抗疫,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4.促进生态振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韧性治理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有可持续性。有些乡村存在猎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有些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停留于运动式治理,有些乡村的环境设施建设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必须对滥捕滥食野生动物依法严肃处理,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的乡村问责机制;树立环境整洁先进村、卫生先进户;引导村民自觉分类清理各类垃圾,做好畜禽养殖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
5.促进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韧性治理要求各类组织在应对危机时富有战斗力。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同时,还应发挥好乡贤理事会、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事实上,民间组织可协助做好科普宣传、资源链接、社工服务、心理支持等工作,从而既让各类民间组织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助力乡村复工复产,又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gd/gd_rwhn/gd_ktsb/zgzzkxjzdyyqfkzjz/202004/t20200423_5117614.shtml
学习强国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source=share&art_id=949948814939081948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949948814939081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