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风采
About Us

   

姓  名:朱银端

 

朱银端,女,1967年生,福建厦门人。现任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2010年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近年主持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课题等多项,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在《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社会主义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社会兼职主要有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等。

 

  1. 教学、科研情况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大学与青年发展(港澳台侨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硕士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博士生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主持的课程建设】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大学与青年发展》(线下课程)  2020~2025年

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大学与青年发展》(港澳台侨国情)2020~2025年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与青年发展》2021-2022年

华侨大学课程升级建设项目《大学与青年发展》2020-2022年

华侨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修养》2004~2006年  

【主持/参与的科研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

德育在信息社会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克服策略研究(DEA030102)(2004~2007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研究(10YJA710082) 参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课题

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管理研究(2009~2010年)

国务院侨办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

高校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00QSK05) 2000~2/003年  

福建省政策研究室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研究(闽政研2008-A2重点项目) 2008~2009年  

厦门市社会科学科普(委托项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研究(2018年)

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委托项目)

第四期泉州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20181Z006),2018~2019年

第二期泉州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2011WT14),2011-2012年

民间力量发挥社会救济功能的运行模式研究(2008B-WT01),2008~2009年  

泉州市科技馆设计研究2013-2014年

信息时代的德育体制研究2003~2004年  

侨乡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2002~2003年  

二、获奖情况

教育部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2006年):《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优秀奖

教育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网络伦理中的问题、原因和分析》(浙江大学)

福建省人民政府 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005年):《网络伦理文化》 三等奖  

福建省人民政府 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009年):《网络道德教育》 三等奖  

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会(2017年):《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综合改革》一等奖

福建省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2009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学者

泉州市人民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008年): 《网络道德教育》二等奖  

泉州市人民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011年):论我国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观 三等奖  

泉州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会(2008年):网络道德自律的辩难与修正 一等奖  

华侨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3年):网络伦理问题与德育对策  一等奖  

华侨大学 优秀教学成果奖(2005年):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 二等奖

华侨大学 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4年)

华侨大学 教学优秀特别奖(2005年)

三、论著与教材

大学与青年发展》(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生存共同体研究》(专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进行中

《网络伦理文化》(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网络道德教育》(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教程》(教材/副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大学生成才学》(教材/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文化视野里的中国当代行政》(参与),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与探索》(参与),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四、系列论文

论文系列一

政治文明的意识转向——从价值意识到问题意识,《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  

网络政治文化认识,《政治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3年第10期载录

(原文自《华侨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略论社会主义价值复兴之前提,《社会主义论丛》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3年第7期全文载

(原文自《华侨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十八大的新意解读与理解,《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价值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对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价值的再认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障碍的策略研究,《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综合改革,《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研究(2018年)厦门社社科联(内部资料)

论文系列二

开放性的学习型社会之生活构造,《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面向信息社会的德育评估指标新体系,《中国德育》2007年第12期  

中美德育的理论与模式的比较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中美德育模式多纬度比较与现实价值,《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1996年第9期  

面向网络的自由人共同体的社会制度架构,《重庆通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网络伦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1期  

网络伦理问题与德育对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道德教育模式新论:无善恶与荣辱观的比照,《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信息素养:信息社会的素质教育,《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网络信息传播的自律机制研究,《泉州学林》2004年第2期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综述,《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提升高校网络文化软实力的若干思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论创造力在素质教育中的原则,《绍兴文理学院学院》2001年第1期  

大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思想·理论·教育》1996年第12期

论文系列三

略论我国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和谐社会的行政文明发展观,《华侨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救济的合作路径,《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从道义到制度: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问题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从道义到制度: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济的运行模式,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工作》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原文自《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论我国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模式,《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  

关于我国破产法免责制度的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院》2001年第1期  

联系方式:578658575@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592-6167128 版权所有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闽ICP备05005476
   Copyrights 2006-2016 ZNDAT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