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内搜索
教学动态
About U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9日 09:58

课程编号:

03709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时/学分:

42(教学学时)+12(实践学时)/3学分

英文名称: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考核方式:

笔试

选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纲执笔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王辉  刘翠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现代史纲要》


大纲审核人:

王辉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教学目的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

基本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实践

根据华侨大学《关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6 版)修订的指导意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为12学时,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为22.2%。实践教学以课外品读经典、课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作业、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课堂讨论等方法,实现传统讲授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索混合式优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考核方式

强调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以及综合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启发和引导。注重过程学习,实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平时考勤、课堂讨论、作业、小论文、期末考试。平时考勤、课堂讨论、作业、小论文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每章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从总体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过程和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二.本章各节内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重点和难点

(一)本章重点

1.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产生的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二)本章难点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三)常见错误分析

1.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误区。

2.“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观点。

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视同于一般文化知识的误区。

.教学活动安排

1.教学学时:3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活动1学时。

2.课堂讨论。讨论题目: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3.引导学生登陆学堂在线网站,在线学习我校王辉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拓展学习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4.指导学生阅读文献(任选其二)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教学评价

以下三种方法可以选取其中的1种。

1.写小论文。本章结束后,布置写论文。论文题目:“我与马克思主义”。

2.看视频,写观后感。播放电视片《新中国》的第16集:世纪跨越(可播放15分钟的片段)。看完后,书面定观后感。题目:“变化中的中国——谈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考核计入平时成绩。

3.讲完本章后进行课堂集体讨论。讨论题目: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的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从总体上回答了世界的物质图景即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物质图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内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章的基本原理,对于整个课程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把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章各节知识点概述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1)什么是物质?

2)物质的存在形式

3)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3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事物的普遍联系。

2)事物的永恒发展。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

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2)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3)矛盾分析法是根本认识方法。

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辩证思维方法

(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1)战略思维能力

(2)历史思维能力

(3)辩证思维能力

(4)创新思维能力

(5)底线思维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重点

1.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世界的物质性。

4.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6.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8.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二)本章难点

1.世界的物质性。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信息的本质。

4.主体和主体性问题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虚拟实践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安排

1.教学学时: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学时,实践教学活动1学时。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本章的理论教学。

1)比较分析方法。世界是什么?二元论、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都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让同学们在比较中发现真理性认识,从而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世界的状态是什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有自己的见解,在比较分析中,帮助同学们认识辩证法、坚持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2)案例分析法。

3)提问教学法。通过师生双向提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3.引导学生登陆学堂在线网站,在线学习我校王辉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拓展学习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5.指导学生阅读文献(任选其一)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习近平谈如何学哲学用哲学

http://www.china.com.cn/news/2017-09/25/content_41641395.htm

1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五.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讲完一节内容后,出几个基本问题,学生当堂完成,了解学生对基本原理把握的情况。

2.本章结束之后,布置写学习小结。内容包括:学习收获,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所学原理的“矛盾”,所学原理与所学专业的关系的认识,或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等等。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本章总体上回答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即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存在、如何反映存在等问题。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及其检验和评价标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史上形形色色的认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和吸收人类哲学认识论发展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对有关认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创立了科学的认识理论。

.本章各节知识点概述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1)科学的实践观。

2)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3)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3.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3)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4真理和谬误。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及其特性。

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3)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4)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勇于创新。

2.从必然走向自由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2)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三.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3.实践认识的基础。

4.认识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6.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本章难点

1.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2关于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多元论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4.关于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安排

1.本章教学学时:本章规定教学学时为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为5学时。课堂讨论学时为1学时。

2.课堂集体讨论:

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实践与学习科学知识的关系

3)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

4)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登陆学堂在线网站,在线学习我校王辉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拓展学习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4.指导学生阅读文献(任选其一)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三、九、十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第2章,1、4、5、6,《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十九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发展http://news.cnr.cn/theory/gc/20171029/t20171029_524004190.shtml2017-10-29来源:人民论坛

五.教学评价

本章结束之后,布置写学习小结。内容包括:学习收获,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所学的认识论原理与所学专业的关系的认识。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从总体上科学回答了三个历史之迷: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第二节)谁在创造历史?(第三节)在思想史上,这三个历史之迷一直困扰着人们。马恩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回答了这三个历史之迷,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本章各节知识点概述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5.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三.本章重点难点

(一)本章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本章难点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4.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5.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如何理解主体和“主体性问题

四.教学活动安排

1.教学学时:教学学时为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学时5学时和实践教学活动1学时

2.课堂提问式讨论

选择重点和难点问题依次进行提问,让多个同学参与回答问题,并使其相互进行评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3.引导学生登陆学堂在线网站,在线学习我校王辉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拓展学习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4.课堂播放电视片《新中国》(第一集)。

5.指导学生课后读经典著作(任选其一)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http://www.gov.cn/ldhd/2013-12/04/content_2541999.htm

五.教学评价

以下方法任选1种。

1.看电视片《新中国》的第1集:1949(本集45分钟,可选取10分钟左右的片段播放)看完录像后,当堂回答“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哪些?”。考核计入平时成绩。

2.讲完本章后进行学生自主式课堂集体讨论。讨论题目:“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讨论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实现这个教学目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感和说服力。具体的结合点是:(1)理论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相结合。结合资本原始积累、产业革命阐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蕴含的根本矛盾。(2)理论与资本主义的现实相结合。结合西方的选举、街头政治等实际,使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3)理论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结合新的科技革命、新经济形态、新的劳动组织形式等阐述马克思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4)理论与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结合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阐述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解决让学生口服、心服这个最大的实际问题。总之,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被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本章各节知识点概述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1.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4)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科学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

1)资本主义萌芽。

2)资本原始积累。

3)资阶级阶级革命。

4)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和货币转化为资本。

3.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1)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雇佣劳动存在的基础。

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积累)。

4)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5)社会资本再生产

6)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4)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阶段。

3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2)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

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和核心思想。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重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

4.剩余价值理论。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二)本章难点

1.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劳动价值论。

3.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5.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的当代意义

5.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四.教学活动建议

1.本章教学学时:本章教学学时为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为5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为1学时。

2.课堂提问式讨论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根据教授的具体内容,可以选择重点和难点问题依次进行提问,让多个同学参与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评。

3.课堂集体讨论

讨论题目:“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4.引导学生登陆学堂在线网站,在线学习我校教师王辉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拓展学习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5.课堂播放《摩登时代》

在播放前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看完运用基本原理回答问题。

6.指导学生阅读文献(任选其一)

1)马克思:《资本论》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习近平: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24/7639350.shtml

五.教学评价

以下方法可以选1种

(一)看视频,播放《摩登时代》片断,回答“如何认识资本的本性?”。

(二)讲完本章后进行课堂讨论。讨论题目:“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讨论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第五章.资本主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垄断的进程,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实现这个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加深学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解,坚信“两个必然”理论没有过时。

.本章各节知识点概述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作用。

2)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3)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4)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3.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3)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3)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

4)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变化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重点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资本输出和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7.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二)本章难点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3.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新变化。

4.楚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新变化(对文科学生)。

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在当代的表现?

1)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

3)当代资本主义的周期性波动和全球性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心”与“边缘”矛盾的加剧。

5)“新帝国主义”战争与帝国主义内部危机的加深。

6)资本积累无限扩张趋势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

(三)常见错误分析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2.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否会逐渐趋同。

.教学活动安排

1.教学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和实践教学2学时

2.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式讨论,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选择重点和难点问题依次进行提问,让多个同学参与回答问题,并相互评论,老师最后进行点评并打分计入平时成绩。课堂集体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讨论题目:“怎样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分组在课下组织讨论,选出代表把讨论结果写成论文,参加课堂讨论交流。课堂讨论时,老师与学生组成评议组打分,计入平时成绩。讨论结束时老师进行总结点评。

3.引导学生登陆学堂在线网站查找,在线学习我校教师王辉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拓展学习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4.指导学生阅读文献(任选其一)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http://www.xinhuanet.com/2017-01/18/c_1120331545.htm

.教学评价

以下两种方法任选1种。

1.本章结束之后,布置写学习小结。内容包括:学习收获,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思想上有什么提高。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2.讲完本章后,学生自主课堂集体讨论课堂讨论。讨论题目“怎样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讨论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本章各节知识点概述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2.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前进。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一)本章重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4.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5.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曲折前进。

9.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

10.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本章难点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3.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4.“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

.教学活动安排

1.教学学时:6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实践活动主要是搞一次课堂讨论,讨论主题参见上面内容。

2.课堂提问式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提问,让多个同学参与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评。

3.课堂播放视频:《新中国》《第一集一九四九》

4.引导学生登陆学堂在线网站,在线学习我校教师王辉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拓展学习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5.指导学生阅读文献(任选其一)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教学评价

以下方法任选1种。

1.写本章学习小结。具体要求是写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心得,包括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解决了什么问题,自己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什么困惑。考核计入平时成绩。

2.课堂讨论。讨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讨论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本章各节知识点概述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的社会。

2)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社会。

3)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3)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2.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2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3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三.重点和难点

(一)本章重点

1.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4.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

(二)本章难点

1.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

.教学活动安排

1.教学学时:3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实践活动,开展一次课堂讨论,讨论主题:“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考核计入平时成绩。

2.课堂提问式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提问,让多个同学参与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评。考核计入平时成绩。

3.引导学生登陆学堂在线网站,在线学习我校教师王辉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拓展学习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4.指导学生阅读文献(任选其一)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教学评价

以下方法任选1种。

1.写小论文:本章结束之后,安排同学们撰写学习本章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考核计入平时成绩。

2.课堂讨论。讨论题目: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讨论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592-6167128 版权所有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闽ICP备05005476
   Copyrights 2006-2016 ZNDAT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