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内搜索
学术动态
About Us
【学习十八大精神】从道路自发到道路自觉,再到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心路历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11:5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党对这一道路的具体内涵,经历了从“初期探索”到“明确阐发”、再到“坚定不移地坚持”的认识过程,也折射出我们党从“道路自发”到“道路自觉”、再到“道路自信”的心路历程。

    道路自发,孕育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经验的深刻反思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初期探索中。通过对自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的深刻总结和反思,我们认识到,一方面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偏差,另一方面我们党忽略了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因此,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基于此种反思,自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起,党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的讲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7年,党的十三大通过了以《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标题的报告,将改革开放以来历经艰辛开辟和探索而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正式命名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觉,体现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明确定位中。虽然十三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并没有给予一个准确的回答。可以说,在提出初期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朦胧的,回答也是高度概括性的。随着实践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升华和明确定位。十三大确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四大强调了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即“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七大首次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十八大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并全面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具体内涵是对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自觉反思和回答。

    道路自信,彰显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上。自党的十三大始,在连续六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的标题中,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字样,这充分体现出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通过对具体实践的理论总结,我们旗帜鲜明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不断努力奋斗、开拓创新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不走回头的老路,也不走有些人走过的邪路,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种根本立场和态度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自信来自何方?首先,自信来自于具体实践,即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其次,自信来自于比较优势,具体包括,同改革开放前艰辛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比较优势,同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以及同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第三,自信来自于“双百”目标的科学性和可实现性,即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一定的努力,“双百”目标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592-6167128 版权所有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闽ICP备05005476
   Copyrights 2006-2016 ZNDAT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访问统计: